最早举起中国新感觉派旗子的是谁

天龙手游admin2024-02-28 18:17:2999A+A-

中国新感觉小说受到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并在20世纪30年代沿袭他们的脚步发展起来。 它的出现既是世界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文学冲击的反馈,也是20世纪30年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空前激化的结果。 他们对旧社会不满意。 秩序,找不到施展才华的归宿,他陷入了沮丧和彷徨。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流行的新感觉派是第二代海派。 新感觉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现代小说。 它的出现,清楚地表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入中国已经超越了初级阶段。 新感觉派小说延续了1920年代后期张子平、叶凌风等人的性小说,延续了1940年代以张爱玲为代表的上海、香港市民的传奇; 新感觉派小说的“新”在于它的首次运用。 以现代人的视角看上海,用一种新颖、现代的形式来表达这座东方大都市的城市和人民的魅力。 “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征是特别注重作者的主观感受,而较少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实描述。 新感觉派小说家穆时英、刘奈鸥主要受到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的影响。 日本的新感觉主义起源于法国的保罗·穆杭,他深受波德莱尔的影响。 中国的新感觉主义者不仅与西方唯美主义有这种间接的关系,而且他们的小说也直接受惠于波德莱尔、奥斯卡·王尔德等唯美主义作家。 因此,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新感觉主义并不属于未来主义,它们无非是颓废享乐主义和审美情操的遗产。 其观点意在淡化新感觉主义的现代主义色彩,但足以说明新感觉主义小说确实仍然具有浓厚的审美情操。 穆时英的小说在当时被视为世纪末的“颓废小说”。 “有人称他为‘颓废作家’,因为他写的大多是都市里奢华颓废的生活。” 无论是施蛰存、穆时英,还是刘那欧,他们的小说都与叶凌风、刘那欧的小说相似,带有浓重的审美色彩。 张克标的小说也有相似之处。

最早举起中国新感觉派旗子的是谁

刘那欧

他是“新感觉派”小说的第一位实验者。 1928年9月创作了《无轨列车》,半个月创作了刘那欧的《都市风景》。

《新感觉主义》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新感觉主义”小说实践的开始。 其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是中国现代第一部“新感觉主义”小说集。 穆时英、施蛰存将“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引入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技巧来突出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印象。 《上海狐步》和《梅雨夜》都是他们的代表作。 刘那欧,原名刘灿波,笔名罗生,台湾省台南县人。 早年在日本东京青山学院学习文学时,深受川康忠成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东方精神相结合的影响。 日本玉经大学毕业后回国,先后创办“一线书店”、“水墨书店”,出版多本进步书刊。 他本人还翻译介绍了进步社会科学书籍和日本新感觉小说集。 1928年9月,他创办《无轨列车》杂志,团结了一些刻意追求艺术形式创新的文艺青年,初步揭示了新感觉派的创作倾向。 同年年底,《无轨列车》被国民党缴获后,他继续尝试新感觉小说的创作,写出了八部小说,于1930年4月结集出版为《都市风景》。我国第一部采用现代手法的短篇小说集。 刘那欧的小说在描写都市生活方面“开了一个头”,但并没有很好地延续,他的作品也存在“非中国化”或“现实化”的缺点。 能够避免这个缺点并继续努力的人就是慕时英。

穆时英

(1912--1940),浙江慈溪人,笔名法阳,1929年开始写作,发表长篇小说《穆时英》

它闻起来不像新感觉主义。 大约1932年后,他的作品突然转向新感觉主义。 先后出版《公墓》(1933)、《白金女像》(1934)等小说集。 他运用感性主义、印象主义等现代手法来表现大都市中光怪陆离的生活。 他不仅开创了“外国文学”的先河,还被誉为“新感觉派大师”、“鬼才”。所谓新感觉,是指将主观感受投射到客观上。物,从而客观化和建构主观感受。

施蛰存

所谓“新现实”。 他们的作品为了表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新感觉派圣手是谁,往往采用新颖的风格、华丽的词汇、符号、通感等手法。 刘那欧等人引进了大量这一文学体裁的小说,并在创作中进行模仿。 从创作内容来看,新感觉派小说描绘的主要场景是距离家乡十里之遥的中国新兴大都市上海。 他们以现代的视角审视上海,用一种奇特的现代形式来表达这座东方大都市的城市和人的魅力,渲染出城市复杂繁复的景观色彩,呈现城市生活喧闹、匆忙的节奏。 ,描绘了都市人内心汹涌的欲望。 从创作手法上看,新感觉派引入现代手法,在小说的结构、语言、人物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他们的创作本质上是实验性的,技术优先于内容。 首先,为了表达“主观感受客观化”的“新感受”,他们常常采用隐喻、象征、拟人、夸张等方法,将主体的感受投射到客体上。 在新感觉主义作家看来,现实既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完全内在的,而是感觉和身体知觉双重类型的混合体。 其次,它们受到意识流和电影文学的影响,突破了现实主义小说清晰连贯的情节,代之以“不确定性”。 小说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身份都不确定。 他们删除了大量人物的动作和对话,代之以记忆、联想、闪现、梦境和潜意识。 读者必须发挥想象力来补充情节。 为了表达都市生活的忙碌速度,加快叙事节奏,大量使用电报般的句子、跳跃的对话,甚至象声、拟态的方法来表达特定的情感。 新感觉主义者非常注重心理分析。 他们主张作家应该“纯粹客观地”探索和表现人物的潜意识和隐藏的活动,以及特定环境中某些客观事物所引起的人物微妙心理和异常心理。 但真正将心理分析推向新高度的却是施蛰存。 总之,新感觉小说吸收了日本新感觉小说的立体化、动态化、外在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小说结构和人物塑造方法,创造了独特的新感觉小说。心理类型。 小说的通俗用语和特殊修辞,使其与第一代海派文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超越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现代小说流派。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bbmw采集呈现,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告知删除,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2013-2023 bbwm.cn 赣ICP备2022006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