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 (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之一)

天龙手游admin2024-02-29 18:15:0280A+A-

历史背景

川端康成

20 世纪 20 年代初在日本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但1920年爆发经济危机,特别是1923年关东大地震,造成社会生活严重困难,空虚与绝望在社会蔓延。 追求即时幸福的思想和西方文化。 文学上,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等前卫文艺思潮相继蔓延。 然而,一时流行的自然主义文学却呈现衰落之势,无产阶级文学开始兴起。 这些成为新感觉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924年,在横光利一、川端康成、中川雄一、今富光、片冈哲平、一谷仪三郎、佐佐木繁三、佐佐木味津三、伊藤高间、石滨兼作、菅义伟、菊地宏的支持下,加贺喜一等14位新作家,诹访三郎、铃木彦二郎在《文学春秋》的支持下创办同人杂志《文学时报》,掀起了反对自然主义的新感觉文学运动。 文学的衰落与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 人们普遍认为新感觉主义者是日本最早的现代主义者之一。 随后,岸田国西、南由纪夫、酒井正人、稻垣芦生、三宅喜三郎等也相继加盟。 著名评论家千叶龟尾在《世纪》杂志1924年11月号上发表题为《新感觉派的诞生》的文章,指出“所谓‘文学时代’流派的感觉远比以前多。每一个艺术感新颖,无论是词汇、诗意还是韵律节奏,都非常生动。” 该学派因此被称为新感觉主义。

新感觉派认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人们需要用视觉和听觉来认识和表达世界,即以感性认识论为出发点,依靠直觉来把握表现东西的。 因此,他们主张追求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事物的方式,然后精致地处理现实。 他们认为艺术家的任务是描绘人的内心世界,而不是表面现实; 他们强调主观性和直觉的作用,认为文学符号远比现实重要。 他们否定一切旧的传统形式,主张所谓文体改革和技术创新。 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是横光立一。 他的《太阳》(1923)描述了多少王子将古代邪马台王国的女王冰弥狐视为“太阳”,并为她的美丽所倾倒; 《苍蝇》(1​​923)描述了一辆满载乘客的车厢坠入深渊。 这时,一只骑在马背上的大眼睛苍蝇悠闲地飞上了蓝天。 这两部作品开创了这一流派的创作道路。 尤其是他的《头与肚》中的那句“白天,特快列车上挤满了乘客,全速奔跑,沿线的小站仿佛留下了石头一样”,被誉为名句。系新感觉派代表人物。 风格。 此外,还有川端康成的《浅草少男少女》、《梅花蕊》、今海登子的《瘦新娘》、中川雄一的《冷舞厅》、铁坊的《幽灵船》等。片冈。 ”、佐佐木茂的《迷茫的人们》等作品。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瞬间的感受,运用象征、暗示的手法来表达人类存在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根据主观感受把握外部世界,运用想象形成新的现实,然后用新颖的文体和词汇表达; 运用大量感性的表达方式来描绘人物细腻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人们普遍认为,新感觉主义作家也有自己的特点。 横光利一从理性感觉出发,川端康成从感性感觉出发,而中川雄一、片冈哲夫等则强调神经感觉的重要性和意义。 享受。

新感觉派在1925年至1926年间发展到鼎盛。后来,由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蓬勃兴起,片冈哲平、今东子、铃木彦次郎等青年作家转向左翼文学,横光立一、川端康成倾向新心理主义,中川雄一主张形式主义。 《文学时报》也于1927年4月停刊。新感觉派的活动结束了。

代表作家刘那鸥

刘那欧(1900-1939)

原名刘灿波,笔名罗生、欧外欧等。台湾台南人。 他在日本长大,曾在东京青山学院和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学习文科。 1925年毕业后回国,进入上海震旦大学法文专班,师从杜衡、施蛰存、戴望舒等。 1928年,创办一线书店。 被查禁后,次年开设水磨书店,出版《马克思主义文艺丛书》。 还翻译《艺术社会学》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 同时,他创办《无轨列车》、《新文艺》等刊物,出版了《游戏》、《两次的奇人》等小说,其节奏跳跃,运用现代手法,表达都市狂喜。1930年被收入《都市风景》。他还写有《电影节奏简论》等论文。128战争后东渡日本,1939年加入汪精卫政府。同年,他在协助组织伪上海《文汇报》时被暗杀。[1]

刘那欧也是“新感觉主义”小说的第一位尝试者。 1928年9月创办半月刊《无轨列车》,标志着中国“新感觉主义”小说实践的开始。 其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是中国现代第一部“新感觉主义”小说集。

《都市风景》从美学上发现了上海的“现代性”,因为它能够将原本植根于西方都市文化的现代主义文学从精神和物质形态上搬进东方大都市。 作者将叙述者的“感觉”提升到了最显着的高度,令人耳目一新地引入了意识跳跃、流动的新颖风格。 刘那欧小说的意义在于说明现代城市必须用现代情感来体验。 都市男女的故事不仅仅是病态心理的夸张表达,而是都市人生存环境的细节体验。 比如他的代表作《风景》,讲述了一位都市年轻女子原本去与丈夫团聚,却在高铁旅途中与陌生男子发生疯狂的恋情的故事。 现代机械的直线和角度的压力迫使人们逃离城市,试图寻找世界赤裸裸的现实。

刘那欧的小说在描写都市生活方面“开了一个头”,但并没有很好地延续,他的作品也存在“非中国化”或“现实化”的缺点。 能够避免这个缺点并继续努力的人就是慕时英。

穆时英

穆时英

穆时英(1912--1940),浙江慈溪人,笔名法阳,1929年开始写作。他的第一部小说没有新感觉的味道。 大约1932年后,他的作品突然转向新感觉主义。 先后出版《公墓》(1933)、《白金女像》(1934)等小说集。 他运用感性主义、印象主义等现代手法来表现大都市中光怪陆离的生活。 他不仅开创了“外国文学”的先河,还被誉为“新感觉派大师”、“鬼才”,是一位颇受欢迎的海派作家。

其代表作《夜店五人》描写了破产的金王胡君逸、失落的青春名媛黄代谦、失业的市政府书记苗宗丹、失恋的女大学生郑萍以及怀疑论。 有五个人,名叫季洁。 周末他们来到夜总会发泄烦恼,用激情的舞蹈填补精神的空白。 第二天黎明时分,胡君毅开枪自杀,彻底摆脱了烦恼和抑郁。 作者塑造的五个人物都是“从生活中跌落”或“被生活压垮”的人。 他们的内心充满悲伤、仇恨,还有不可避免的孤独感,但他们“悲伤的脸上戴着幸福的面具”,强颜欢笑。 事实上,他们的悲伤、愤怒、仇恨、孤独早已“深入骨髓”。 疯狂中寻求刺激,无异于饮鸩止渴。

新感觉派 (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之一)

《白金女像》描述了性病理的两种表现:一是谢医生的禁欲独身,二是女病人的性欲亢进。 这两个性变态说明,高度集中、极端的城市文明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外在生活,也渗透到了人们的灵魂深处。 谢医生忙碌、拥挤、枯燥、死板、快节奏的生活使他心理失去平衡,逐渐对人的本能欲望变得冷漠。 他成了一个独身禁欲者(其实这是极端的)。 个人主义的恶性扩张),女性患者无法摆脱社会的阴影,也无法摆脱腐败的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环境。 不正常的城市生活让她多愁善感、郁闷、空虚,她只好把苦闷倾倒在床上,以减轻心灵的负担。 结果,她原本健康的身体,变成了“不是病”的病态身体,差点变成了病。 “白金女雕像”。 作者通过描写这两种性变态在都市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密切而微妙的关系,反映了都市不正常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创伤和肉体摧残。

相比较而言,施蛰存的小说创作高于刘那欧、穆时英。 施蛰存的病态小说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 他不仅以上海为主要场景来反映大都市的病态生活,还生动地扫描了上海郊区小镇的生活。 他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小人物,如舞女、小商人、小职员等。 作者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用酣畅淋漓的笔触表达了他们被生活挤压的悲惨处境。 比如《黄昏舞女》的主人公苏文,就很厌倦了整天陪着男人寻欢作乐的舞者生活。 她把摆脱苦难的希望寄托在爱人身上,因此终止了与舞厅老板签订的合同,拒绝陪伴客人。 舞蹈。 这时,她的爱人破产了。 她的希望落空了,她只好低调地给舞女打电话,脸上带着微笑,表示自己不会再拒绝对方的邀请了。 苏文的改变,绝对不是她个人的不当行为,而是生活的折磨,让她不得不吃下自己酝酿的苦果。

影响

中国新感觉小说受到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并在20世纪30年代追随他们的脚步而发展起来。 它的出现既是全球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文学冲击的反馈,也是20世纪30年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空前激化的结果。 当时,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陷入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感到自己没有前途。他们就像着火的房子里的老鼠,头晕目眩,盲目地乱跑;他们害怕了,但仍然顽固地想维护‘我’的尊严。”

他们对旧的社会秩序不满,找不到施展才华的归宿,于是陷入了抑郁和彷徨。 为了填补自己精神上的空虚,他们追求新的刺激,因而欣赏现代主义小说的“新、奇、奇”的表现手法,这为他们接受日本新感觉主义提供了前提。 然而,他们并没有像西欧现代主义者那样以与现实主义对抗的形式出现在文坛。 相反,他们试图兼容各种表现手法,融合“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手法。 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的轨道,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感觉派”小说。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流行的新感觉派是第二代海派。 新感觉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现代小说。 它的出现,清楚地表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入中国已经超越了初级阶段。 新感觉派小说延续了1920年代后期张子平、叶凌风等人的性小说,延续了1940年代以张爱玲为代表的上海、香港市民的传奇; 新感觉派小说的“新”在于它的首次运用。 以现代人的视角看上海,用一种新颖、现代的形式来表达这座东方大都市的城市和人民的魅力。 “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征是特别注重作者的主观感受,而较少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实描述。

如果说唯美主义一方面与浪漫主义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又与现代主义联系在一起,那么“新感觉”的头就立足于唯美主义,而它的整个身体就已经属于现代主义了。 新感觉派小说家穆时英、刘奈鸥主要受到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的影响。 日本的新感觉主义起源于法国的保罗·穆杭,他深受波德莱尔的影响。 中国的新感觉主义者不仅与西方唯美主义有这种间接的关系,而且他们的小说也直接受惠于波德莱尔、奥斯卡·王尔德等唯美主义作家。 因此,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新感觉主义并不属于未来主义,它们无非是颓废享乐主义和审美情操的遗产。 其观点意在淡化新感觉主义的现代主义色彩,但足以说明新感觉主义小说确实仍然具有浓厚的审美情操。 穆时英的小说在当时被视为世纪末的“颓废小说”。 “有人称他为‘颓废作家’,因为他写的大多是都市里奢华颓废的生活。” 无论是施蛰存、穆时英,还是刘那欧,他们的小说都与叶凌风、刘那欧的小说相似,带有浓重的审美色彩。 张克标的小说也有相似之处。

创意特色

这三位新感觉派代表作家的创作都是从现实主义出发,后来又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但他们的价值取向并不完全相同。 刘奈欧和穆时英更多地受到日本早期新感觉主义的影响。 他们在吸收现代派技法的同时,也接受了现代派的文艺观,成为彻底的现代主义者。 施蛰存更多地汲取了日本新感觉派晚期新心理主义的精髓。 他以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为基础,吸收现代主义的技法来充实自己。 因此,他摆脱《摩登时代》后,以新的态度回归现实主义。 尽管它们的创作路径和创作价值取向有所不同,但它们仍然是一个流派。 这也构成了一些共同的创意特征。

1、新感觉派的创作题材多以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为背景,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的各种日常现象和世情,揭露剥削阶级的堕落、放荡、孤独和空虚。男女,并以此为基础,开创了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刘那欧的小说集《都市风景》不仅是我国出版的最早的新感觉小说集,也是最早反映都市生活的小说集。 作者以对城市生活的敏感,描绘了赛马场、夜总会、电影院、茶馆、豪门别墅、海滨浴场等丰富多彩的城市场景。 他还描绘了舞者、少爷、小姐、妓女、情妇、资本家和职员。 人物性格各异,节奏明快,结构跳跃,生动地展现了剥削阶级腐败生活的剪影。 他的《礼仪与卫生》描述了一群青年男女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快乐原则”支配下的放荡生活。 穆时英的《上海狐步》展现了更广阔的生活面貌,并进一步揭示了“上海,建立在地狱之上的天堂”的半殖民地大都市生活的本质。 其他代表作品还有施蛰存的《海鸥》、《黄昏的舞者》等。

2、新感觉主义者非常重视心​​理分析。 他们主张作家应该“纯粹客观地”探索和表现人物的潜意识和隐藏的活动,以及特定环境中某些客观事物所引起的人物微妙心理和异常心理。 相比较而言,施蛰存的小说创作高于刘那欧、穆时英。 施蛰存的病态小说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 他不仅以上海为主要场景来反映大都市的病态生活,还生动地扫描了上海郊区小镇的生活。 最初的新感觉小说把追求新奇作为创作的关键。 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他们接受了新心理主义的影响,创作了一批以心理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小说。 比如刘那欧的《残留》,用主人公夏绫的独白来分析人物心理,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穆时英的《南北两极》、《白金女像》等小说都将心理分析作为作品艺术形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心理小说的表现方式。 但真正将心理分析推向新高度的却是施蛰存。 他的《梅雨夕》、《春日》、《药汤》等小说代表了心理分析小说的最高水平。

3、新感觉派非常注重新奇技法的创新。 新感觉作家的创作都是从现实主义手法开始的。 但他们基于“创作独走新路”的理念,刻意移植和实验现代主义的“新兴”技法,有意识地将各种非写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4、学习西方意识流手法也是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 它们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情节连续性和时序性,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作者的创作需要为线索,对情节和事件进行新的安排和组合,形成跌宕起伏的节奏和情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小说世界。 比如施蛰存的《在巴黎大剧院》,用意识流的手法描绘了已婚男人在女友面前的各种淫秽、庸俗的意识过程。 对于展现主人公的心理纠葛、刻画变态人物具有一定的意义。 。

要点

所谓新感受,是指将主观感受投射到客观事物上,从而将主观感受客观化,形成所谓的“新现实”。 为了表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他们的作品往往采用新颖的风格、华丽的修辞、象征、通感等手法。 刘那欧等人引进了大量这一文学体裁的小说,并在创作中进行模仿。 从创作内容来看,新感觉派小说描绘的主要场景是距离家乡十里之遥的中国新兴大都市上海。 他们以现代的视角审视上海,用一种奇特的现代形式来表达这座东方大都市的城市和人的魅力,渲染着城市复杂繁复的景观色彩,呈现出城市生活喧闹、匆忙的节奏。 从创作手法上看,新感觉派引入现代手法,在小说的结构、语言、人物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他们的创作本质上是实验性的,技术优先于内容。 首先,为了表达“主观感受客观化”的“新感受”,他们常常采用隐喻、象征、拟人、夸张等方法,将主体的感受投射到客体上。 在新感觉主义作家看来,现实既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完全内在的,而是感觉和身体知觉双重类型的混合体。 其次,它们受到意识流和电影文学的影响,突破了现实主义小说清晰连贯的情节,代之以“不确定性”。 小说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身份都不确定。 他们删除了大量人物的动作和对话,代之以记忆、联想、闪现、梦境和潜意识。 读者必须发挥想象力来补充情节。 为了表达都市生活的忙碌速度,加快叙事节奏,大量使用电报般的句子、跳跃的对话,甚至象声、拟态的方法来表达特定的情感。

新感觉主义者非常注重心理分析。 他们主张作家应该“纯粹客观地”探索和表现人物的潜意识和隐藏的活动,以及特定环境中某些客观事物所引起的人物微妙心理和异常心理。 但真正将心理分析推向新高度的却是施蛰存。 例如,他的代表作《梅雨夜》展现了一个男人和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孩在街顶避雨并主动送她回家的一系列心灵旅程。 起初,当这个美丽的女孩出现在街边的屋檐下时,他先是注视着她,欣赏着她,然后对女孩的不安感到了一种奇怪的冷漠感。 天色已晚,他主动送女孩回家。 后来雨停了,女孩向他道谢并告别,他却怨天尤人:“为什么雨没有继续下半个小时呢?” 作者在表达男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时,创造性地运用了弗洛伊德的情感分析方法。 他不仅通过静态分析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自然属性,而且展现了主人公从欣赏、关注、好奇到怜悯和关心的转变。 还探讨了迷茫、迷茫、迷茫的复杂心理过程; 还从人物心理结构探究社会内涵,揭示小说中男女心理差距的客观社会根源。 当男主主动提出帮助女孩,对方只是微微一笑时,他立刻意识到:“上海是个不好的地方,大家互相交流都带着一种不信任!” 这段独白反映了当时上海的反思。 复杂的社会真相以及这种社会现实造成的人与人之间不被理解和不被认可的精神鸿沟。 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对这种社会内涵的揭示不是外在添加的、脱离小说情节线索的,而是从人物最隐秘的心理中流露出来的。 这使得小说的社会内涵本质上与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作者通过小说主人公的潜意识流动,使描写超越时空,将过去与现在、幻想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真实而生动地表达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复杂轨迹。

总之,新感觉小说借鉴了日本新感觉小说的立体化、动态化、外在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小说结构和人物塑造方法,创造了独特的小说风格。心理类型。 小说的通俗用语和特殊修辞,使其与第一代海派文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超越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现代小说流派。

社会评价

新感觉派的鼎盛时期并没有持续多久。 刘那欧、穆时英放弃“文学”从政后,施蛰存于1935年2月离开《现代》杂志。至此,这一昙花一现的文学流派如彗星般悄然逝去。 新感觉小说整体倾向的一致性,构成了这一体裁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然而,他们创作倾向的一些严重弱点也导致了这一流派的解体。 比如,他们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新奇、新奇新感觉派圣手是谁,使得他们的小说的审美理想、生活理想与群众的民族心理和欣赏趣味相距甚远; 同时,新、奇、奇的技法并不能掩盖生活内容的空虚,反而使一些“新兴”技法失去了创作魅力。 这种难以克服的矛盾使他们陷入了严重的创作危机,流派只好在困境中分道扬镳。

新世纪新感觉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家是莫言。 他的《透明胡萝卜》以其独特的感性、体验性的叙事方式和空灵的意境震惊文坛。 新感觉派有继任者。 这种类型不会很快消失,因为它仍然有市场和读者。 然而,从长远来看,跟随的感觉可能并不可靠。 感情总是很肤浅的东西,给人一种肤浅的印象。 只有了解了某件事,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bbmw采集呈现,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告知删除,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2013-2023 bbwm.cn 赣ICP备2022006624号